关于遴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培育课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9-26 责任编辑:姜惠芬  来源: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 8号)精神,响应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为学校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的申报做好充分准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遴选范围

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的遴选范围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已认定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不含已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实际可参与遴选课程为57门,其中线上课程(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13门,线下课程为2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19门,虚拟仿真类课程为2门,社会实践类课程为3门。长沙学院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见附件1。

二、培育要求

1.推荐课程须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分且须于2022年9月30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的本科课程。

2.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的在职教师。职能部门兼职教师须从课程归口单位申报。积极鼓励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等正高职称人员作为主讲教师或团队负责人牵头申报。课程主讲教师只能参与申报1门课程。

3.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必要的技术支持人员可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只能参与申报1门课程。

4.具体遴选培育要求可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附件2)和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书(附件3)。

三、培育程序

1.二级学院推荐。9月27日17:00之前,二级学院根据2019、2020、2021年度已认定的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情况,按二级学院推荐指标数(附件4),正式推荐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培育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5)纸质档一式一份,经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签字并加盖二级学院公章后交至课程与教材科,并提交电子档。

备注:附件4中二级学院推荐指标数原则上按照我校一流课程总数的1/3计算。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2.提交申报书。10月8日17:00前,被推荐的课程负责人需填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一式五份(推荐单位填写二级学院名称,申报书附件材料需一起提供,10分钟说课视频提供电子版),经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签字并加盖二级学院公章后交课程与教材科,并提交电子档(课程的文件夹命名为“二级学院+课程名+课程负责人名”)。未按时提交申报书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按弃权处理,未经过培育环节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不再推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

3.学校择优遴选。10月20日之前,学校对二级学院推荐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根据申报书进行择优遴选。即日起,学校成立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培育专家组。专家组对照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附件6),从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选拔出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团队实力强、申报资料质量高、课程教学效果好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4.遴选课程培育。对于培育的课程,学校将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将邀请一流本科课程方面权威的专家,对遴选出来的课程,进行逐一“诊断”,并给出提升改进建议,课程负责人按照专家修改意见打磨申报材料,申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课程不得变更一流课程类别。

四、培育选拔条件

课程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四)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五)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七)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联系人:王川,联系电话:84261485,E-mail:7927736@qq.com。

附件:

1.长沙学院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

3.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二级学院推荐指标数

5.长沙学院第三批国家一流培育课程推荐汇总表

6.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版权所有:8087金沙娱场城|官网 Made in China2017